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 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51-1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01
    摘要 (1368) HTML (1) PDF (897 KB) (11)

    膝骨关节炎(KOA)是困扰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退变引起的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据报道中国KOA的发病率8.1%,而欧洲和美国的发病率为12.1%。由于目前仍缺乏KOA的最佳治疗手段,给患者、家人以及社会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KOA的治疗手段通常分为非药物、药物和手术干预,而在临床上非手术干预在治疗KOA上取得的显著效果,为广大骨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在KOA非手术治疗提供决策辅助,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广泛征询国内骨科、风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专家,充分检索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国内KOA治疗现状,制定本专家共识,旨在为KOA非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

  • 2.
    中国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干预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751-7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01
    摘要 (626) HTML (7) PDF (1046 KB) (65)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或称髋部脆性骨折)是指髋部受到轻微创伤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我国髋部脆性骨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挑战。髋部脆性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常用内固定术或髋关节置换术。然而,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诊断并给予规范、有效、全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容易出现再发骨折和假体松动风险。针对患者的特定风险和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正确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指南旨在提供髋部脆性骨折术后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和管理的临床指导,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尽早临床愈合,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再骨折及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 3.
    人白细胞抗原B27基因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相关性进展
    王琛, 张晓, 徐卫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231-2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11
    摘要 (259) HTML (0) PDF (801 KB) (4)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B27(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紧密相关,是AS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目前临床诊断AS常用流式技术检测该指标,但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导致误诊和漏诊。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进步,人们发现HLA-B27存在多种基因亚型,截至目前共计379种。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分布呈现出人群和地域的差异,中国人中最常见的是HLA-B27:05和HLA-B27:04;且各种基因亚型与AS的发病相关性不尽相同,AS相关的高危亚型包括HLA-B27:02、04、05,AS相关的保护亚型包括HLA-B27:06、09,而HLA-B27:03、07与AS的相关性尚未达成统一认识。此外,不同基因亚型在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如发病部位、肌腱附着点炎、葡萄膜炎)、治疗预后等方面也各有特点。因此,阐明HLA-B27的确切致病机制,通过HLA-B27基因亚型检测,可能有助于AS的临床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分析了HLA-B27常规分子检测对AS诊断的不足,总结了HLA-B27基因亚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AS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对HLA-B27基因亚型的临床应用作了展望。

  • 4.
    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研究进展
    林文, 王雨萱, 许嘉悦, 王矜群, 王睿娜, 何董源, 樊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834-8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11
    摘要 (236) HTML (0) PDF (1221 KB) (17)

    关节置换登记已被证明是关节置换手术后结果评估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通过对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疗效以及后期的随访进行详细登记,获取国民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影响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减少翻修率,提高治疗质量。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全国性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本综述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建立、发展及功能,以期能够为我国建立全国性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提供参考。

  • 5.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王帆, 余辉, 谢佳乐, 许焕焕, 马瑞, 依日夏提·艾海提, 许珂, 许鹏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225-2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10
    摘要 (236) HTML (1) PDF (1027 KB)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滑膜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对RA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不断探索,许多研究都聚焦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其通过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在R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RA的治疗方法也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转变为针对细胞因子的生物靶向药物,但这些药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RA患者的病痛。本文从炎症,自噬和凋亡三个方面综述了RA-FLSs对RA的影响,旨在为后续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6.
    可视化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分析
    刘昌盛, 江思, 童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60-16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02
    摘要 (161) HTML (0) PDF (1239 KB) (3)
    目的

    分析可视化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狭窄性腱鞘炎患者43例,纳入有手部慢性劳损病史,手指屈伸不利且局限性酸痛,超声显像下腱鞘膜与肌腱之间有病理性改变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及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病史,既往曾行开放手术,麻醉药物过敏者。比较超声引导小针刀松解术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两周及治疗3个月后在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定、疼痛强度评定、关节活动度和治疗满意度指数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腱鞘厚度变化并与健康组比较,观察超声定点与疼痛点的吻合程度及患处治疗前后比较超声显像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腱鞘厚度比较采用t检验,关节活动受限程度及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研究发现患者对前期治疗效果不满意后选择针刀治疗,简易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00、13.824,Z=-6.698,均为P<0.05),患者对疼痛强度耐受程度、疼痛性质及对疼痛害怕程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关节活动障碍方面治疗后两周其正常比例达到60.4%,治疗后3个月其正常比例达到100%;治疗满意度方面,治疗两周后满意度为62.8%,治疗3个月后达到100%;治疗前病灶超声影像压痛点与超声下病变阳性影像标记点相吻合,病变部位超声影像出现回声减低情况、血流丰富信号情况,治疗前腱鞘厚度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3,P<0.05),治疗3个月后病变部位的压痛点消失,局部回声减低区消失、血流丰富信号情况减少,腱鞘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减小(t=1.742,P<0.05),与健康组比较处于相近水平(t=1.742,P>0.05),提示腱鞘在治疗后随着循环好转,肌腱周围软组织环境改善。

    结论

    超声引导能直观反映肌腱及腱鞘内层级变化,显示肌腱及腱鞘粘连精准影像,为针刀操作提供清晰明确的施术视野,提高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为临床精准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7.
    腕关节功能评定研究进展
    宋慕国, 徐永清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245-25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13
    摘要 (160) HTML (0) PDF (1502 KB) (8)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腕关节是好发部位之一。目前对于腕关节疾病患者的评价多数是针对全身状况或生活质量的评价,多数利用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进行评分。但是该评价标准涉及腕关节的条目不多,不能完整反映其功能情况。其他从国外引入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在名称和相互关系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腕关节损伤后其功能评估的标准化、规范化,本文对8种腕关节功能的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准确评价。

  • 8.
    真实世界研究在骨关节炎领域的研究进展
    洪东琪, 叶臻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37-1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8
    摘要 (137) HTML (0) PDF (685 KB) (6)

    真实世界研究(RWS)作为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有效补充,近年来逐渐成为各个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关节炎(OA)患者在我国呈现逐步攀升趋势的当下,由于OA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RCT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WS可为临床医者提供更多与真实医疗环境相符的信息数据,为OA的诊疗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但RWS现仍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患者隐私保护,数据处理等方面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其规定,以推动RWS在医疗领域的发展。

  • 9.
    肩袖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选择及动物模型评价
    李帝均, 王斌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18-12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5
    摘要 (135) HTML (0) PDF (707 KB) (4)

    肩袖损伤可由创伤、肩峰下撞击、退变等各种外在或内在因素作用下产生,局部疼痛、功能受限等是肩袖损伤患者的主要症状。目前肩袖损伤通常采取手术修复,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改善,但修复后组织发生再撕裂概率高。组织工程材料技术出现发展为骨科软组织修复提供了巨大潜力,本文通过回顾临床前研究文献,结合肩袖损伤病理改变,总结常用动物类型及其优缺点,同时分析常见肩袖修补生物材料;旨在为临床前动物研究提供参考,以加快临床研究转化。

  • 10.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在踝关节骨折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董红华, 郭艮春, 江磊, 吴雪飞, 马飞翔, 李海凤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802-80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07
    摘要 (127) HTML (1) PDF (740 KB) (9)
    目的

    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踝关节骨折中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就诊的8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排除合并肢体其他部位骨折或韧带损伤、踝关节畸形、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心脑血管病患者及神经系统病变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体化治疗组(n=41)和常规治疗组(n=42)。比较两组术前等待天数,住院天数,术前1 d、术后2 d、术后3 d踝关节围度,术前1 d、术后1 d和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体化治疗组的术前等待天数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治疗组(t=11.977、17.653,均为P<0.05)。术前1 d、术后2 、3 d两组患者踝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F=681.232,组间:F=372.328,交互:F=9.894,均为P<0.05)。术前1 d、术后1、3 d两组患者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时间、组间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时间:F =223.310,组间:F=17.532,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一体化治疗组的Baird-Jackson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Z=-3.526、-5.627、-7.200,均为P<0.05);一体化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8,P>0.05)。

    结论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能够明显减少术前踝关节肿胀程度,控制术后疼痛,缩短手术前等待的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提高踝关节功能的质量,优化了踝关节骨折术后快速康复路径。

  • 11.
    关节镜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冻结肩
    张骏, 李强, 孟柏屹, 李成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01
    摘要 (124) HTML (0) PDF (970 KB)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关节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肩关节X线片、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认为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患者,排除风湿和关节炎性改变的肩关节其他疾病、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最终纳入86例患者,使用SPSS 2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松解联合肩袖关节镜修复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关节修复术。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情况(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度数)、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外展、内收、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97.944、106.52、46.542、66.735、57.433、97.635、84.532、46.746、114.835、98.531、122.632、106.62,均为P<0.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121.424、132.832、83.983,均为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60,P<0.05)。

    结论

    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和手法松解术后肩袖松解术均能够改善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肩袖功能,但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肩袖功能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有助于后期患者的康复。

  • 12.
    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
    潘韩丽, 何静, 陈媛媛, 贾梦瑶, 赵兴, 杨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42-14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9
    摘要 (121) HTML (0) PDF (742 KB) (3)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路径在国产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行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记录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下床时间(1.9±0.9)d明显早于对照组(2.4±0.7)d (t=2.4,P<0.05),且住院时间(13.0±3.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1±3.9)d(t=2.04,P<0.05);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2.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1.5)分(t=2.09,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67±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11)分(t=2.042,P<0.05)。

    结论

    在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的指导下,结合国产机器人的优势特点,优化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流程,可评估、可操作性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13.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其它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比
    欧梁, 齐麒, 胡伟伟, 卢敏, 黄彦昌, 黄维琛, 匡建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92-105.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3
    摘要 (115) HTML (0) PDF (7713 KB) (4)
    目的

    系统评价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对比空心加压螺钉(CCS)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FNS对比CCS或DH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研究对象为≥18岁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排除计算机辅助下置钉或者生物力学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8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研究质量后,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25项高质量队列研究,共1 8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S相比,FNS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标准化均数差(SMD)=-0.68,95%置信区间(CI)(-1.00,-0.36),P<0.0001]、Harris评分更高[均数差(MD)=2.46,95%CI(1.14,3.78),P=0.0003]、透视次数更少[MD=-10.61,95%CI(-12.64,-8.58),P<0.0001]、发生股骨颈短缩[MD=-2.23,95%CI(-3.66,-0.99),P=0.0007]、股骨头坏死[比值比(OR)=0.54,95%CI(0.31,0.96),P=0.04]、螺钉切出[OR=0.33,95%CI(0.17,0.67),P=0.002]、退钉[OR=033,95%CI(0.17,0.62),P=0.0007]的风险更低,而出血量增加[SMD=0.90,95%CI(0.51,1.28),P<0.0001],两组手术时间、VAS评分、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HS相比,FNS具有更少的手术时间[MD=-23.72,95%CI(-30.21,-17.22),P<0.0001]、透视次数[MD=-10.33,95%CI(-11.71,-8.95),P<0.0001]和出血量[SMD=-0.51,95%CI(-0.90,-0.12),P<0.01],两组Harris评分、股骨颈短缩、骨折不愈合、螺钉切出、退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FNS治疗股骨颈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透视次数、以及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螺钉切出、退钉发生率方面优于CCS,而比较FNS和DHS的研究数量太少,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才能得出较明确的结论。

  • 14.
    噬菌体用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友涵, 文印宪, 陈廖斌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25-1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6
    摘要 (114) HTML (0) PDF (704 KB) (4)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药物治疗是目前PJI治疗的基础,但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耐药机制的存在,目前PJI的药物治疗效果仍不尽满意。近年来,噬菌体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在PJI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并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噬菌体是自然存在的病毒,专门攻击和裂解细菌,对生物膜中的细菌也具有杀灭作用,且对细菌种类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不影响人体微生物群。本文从生物膜的形成及耐药机制、噬菌体的生物类型及其杀菌机制、噬菌体对PJI的诊断作用、噬菌体治疗PJI的优势及限制以及噬菌体治疗PJI的临床进展等方面对噬菌体用于PJ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求为PJI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启发。

  • 15.
    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影响破骨细胞分化机制探讨
    周月惠, 江梦钰, 薛宇轩, 卫杨文祥, 凡一诺, 万子艺, 刘予豪, 陈镇秋, 周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60-6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09
    摘要 (113) HTML (0) PDF (3634 KB) (3)
    目的

    探讨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通过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稳定生长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核因子受体配体激活因子(RANKL)]、实验组[RANKL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使用细胞毒性实验对不同浓度的DRP1抑制剂(Mdivi-1)作用于RAW264.7细胞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安全有效浓度。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肌动蛋白环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DRP1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关系。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JC-1)检测DRP1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线粒体形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作用。TRAP阳性细胞数、肌动蛋白环面积值、JC-1荧光强度及Western Blot结构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结果显示10 μmol/L及以下浓度的Mdivi-1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F=319,P<0.001),所以选取10 μmol/L浓度的Mdivi-1干预RAW264.7破骨分化进程。在TRAP染色中发现10 μmol/L的Mdivi-1会明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且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破骨细胞的面积明显减少(F=391.7,P<0.0001)。肌动蛋白环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RANKL+Mdivi-1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及肌动蛋白环的面积明显变小(F=321.5、1444,均为P<0.001)。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与对照相比,RANKL+ Mdivi-1组线粒体分裂明显减少。通过Western Blot实验,10 μmol/L浓度的Mdivi-1会明显抑制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及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DRP1、T细胞核因子c1(NFATc1)、组织蛋白酶K(CTSK)(F=317.8、3510、6404,均为P<0.001)。JC-1荧光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异常的线粒体膜电位表达有所恢复(F=2917, P<0.001)。

    结论

    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通过影响破骨细胞表面肌动蛋白环的形成参与调节破骨分化;DRP1通过改变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动力学参与调节破骨分化。

  • 16.
    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
    欧阳剑锋, 李炳权, 叶永恒, 胡少宇, 向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765-77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02
    摘要 (110) HTML (1) PDF (752 KB)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影响的研究。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珠海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粘连性肩周炎患者112例。纳入标准: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至少保守治疗6个月而症状及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年龄50~70岁。排除标准:继发性肩周炎;合并肩袖损伤、骨折、脱位等其他肩部疾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内分泌疾病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6例。实验组行肩关节镜松解术+PRP注射,对照组仅行肩关节镜松解术。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MMP-2、TGF-β水平,同时比较术前、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3、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随访VAS评分显著降低,而术后3、6个月随访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较术前均有增高(F=151.25、119.37、1603.87、1488.35,均为P<0.001),且ROM活动度也明显改善(前屈F=957.80、803.17,内旋F=755.46、1 024.99,外展F=506.43、626.74,均为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末次随访比较,实验组疼痛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肩关节ASES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4.612、3.583,均为P<0.05),而ROM活动度改善也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屈t=3.487,内旋t=5.101,外展t=3.114,均为P<0.001)。手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TGF-β、MMP-2水平较手术前降低(F=650.28、784.41、506.37、740.33,均为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TGF-β、MM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656、2.723、2.736、2.941,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末次随访1例复发粘连,而对照组有4例复发肩关节粘连,采用关节腔PRP注射后均缓解。

    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联合PRP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不仅能快速降低疼痛和功能恢复,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及复发风险,并且可作为松解术后再发粘连的治疗手段。

  • 1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半月板成形对膝骨关节炎的远期影响
    陆帅, 徐亮, 张尧, 方超, 赵其纯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2): 167-17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2.003
    摘要 (109) HTML (0) PDF (928 KB) (3)
    目的

    探讨半月板成形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远期膝骨关节炎(OA)进展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纳入标准:初次行ACLR且移植物为自体肌腱;随访时间最低10年且临床资料完整;手术时年龄在18~45岁之间;术前检查提示术侧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2。排除标准:术中行半月板缝合术;术中探查见明显关节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Ⅲ~Ⅳ度);存在膝内、外翻畸形;合并其他膝关节损伤或手术史。据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共68例,男53例、女15例。根据ACLR术中是否行半月板成形分为成形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OA评估标准包括:KL分级定义放射学骨关节炎(ROA),ROA结合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定义有症状的放射学骨关节炎(RSOA)。两组患者ROA、RSOA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KOO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和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以及RSOA对半月板成形患者功能评分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术后中位随访时长11.0(10.5,12.0)年。成形组患者术后ROA发生率(75.0%)高于对照组(44.4%)(χ2=6.530,P=0.011),RSOA发生率(65.6%)显著高于对照组(30.6%)(χ2=8.363,P=0.004);成形组膝关节相关的生活质量(QOL)(Z=3.657,P<0.001),疼痛(Z=3.719,P<0.001),运动和娱乐功能(S/R)(Z=3.447,P=0.001),IKDC(Z=2.899,P=0.004)和Lysholm(Z=3.031,P=0.002)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成形组RSOA阳性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均为P<0.001)。

    结论

    ACLR术中合并半月板成形患者术后ROA、RSOA风险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功能评分更差,OA防治应更多聚焦于术中合并半月板成形且术后出现RSOA患者。

  • 18.
    个性化股骨导向器辅助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
    金鑫, 谢卯, 刘芸, 杨操, 杨述华, 许伟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780-78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04
    摘要 (104) HTML (0) PDF (1520 KB) (10)
    目的

    评估一种全新的、基于CT数据个性化定制3D打印的股骨导向器辅助关节骨科青年医师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单独带组5年内的关节骨科医师主刀的诊断为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Ficat Ⅲ或Ⅳ期)、股骨颈骨折(头下型)、Crowe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而接受初次单侧THA的患者。排除既往髋关节手术史,双侧髋关节疾病或者股骨近端严重畸形的患者。筛选的122例患者中有100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术前计划组50例(常规组)和股骨导向器组50例(导向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后影像学数据(包括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前倾角差异,双下肢长度差异)、双下肢不等长感知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哈里斯髋关节评分(HHS)。同时记录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异(LLD)、偏心距差异、前倾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基本相似。导向器组术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更优,导向器组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1.6±1.2)mm vs(5.6±2.9)mm(t=9.012,P<0.001)、股骨偏心距差异(3.1±1.4)mm vs(6.5±3.4)mm(t=6.538,P<0.001)和股骨前倾角度差异(5.2±2.5)°vs(9.7±4.6)°(t=6.078,P<0.001)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导向器组的VAS评分(时间效应F=249.8,P<0.001;交互效应F= 0.181, P>0.05;组间效应F=6.545,P=0.011)、HSS评分(时间效应F=341.1,交互效应F=7.088,组间效应F=68.91,均为P<0.001)均优于常规组。导向器组患者在术后第3个月(14% vs 36%,χ2=6.453,P=0.011)、第6个月(10% vs 26%,χ2=4.336,P=0.037)和第12个月(6% vs 20%,χ2=4.336,P=0.037)的双下肢不等长感知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全新的、个性化定制3D打印股骨导向器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前提下能够显著提高关节骨科青年医师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假体置入的精准度及术后关节功能,利于术后患者加速康复。

  • 19.
    前交叉韧带重建对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子荣, 罗渝鑫, 杨文瀚, 陈小虎, 谢环宇, 朱伟民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847-85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13
    摘要 (99) HTML (0) PDF (756 KB) (7)

    近年来,随着运动人口的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此类患者,该方法能够纠正膝关节的前后向稳定性,但对旋转稳定性的恢复效果仍有限。本文综合考察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述。

  • 20.
    防治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王圣睿, 曹国瑞, 谭红略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1): 131-13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1.017
    摘要 (98) HTML (0) PDF (698 KB) (4)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围术期常见的胃肠道功能失调的表现。持续且严重的PONV对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产生极大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提前识别高危人群,术前术后给予相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PONV的发生几率并降低其严重程度。目前各类手术防治PONV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成熟,但应用于关节置换围术期的相对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既往外科手术中预防治疗PONV的方式,将方法加以汇总进行综述,以期为关节置换术PONV防治提供参考。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