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干预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751-7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01
    摘要 (382) HTML (4) PDF (1046 KB) (54)

    髋部骨质疏松骨折(或称髋部脆性骨折)是指髋部受到轻微创伤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之一,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我国髋部脆性骨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挑战。髋部脆性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常用内固定术或髋关节置换术。然而,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如果没有及时正确诊断并给予规范、有效、全程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容易出现再发骨折和假体松动风险。针对患者的特定风险和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正确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本指南旨在提供髋部脆性骨折术后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选择和管理的临床指导,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尽早临床愈合,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再骨折及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 2.
    中国骨关节炎外用药物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301-30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3.001
    摘要 (377) HTML (7) PDF (837 KB) (50)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以疼痛、畸形、关节活动障碍等为特点,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外用药物是一大类常用的治疗OA的干预措施,然而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成分、不同作用机制、不同剂型的外用药物。目前在临床实施过程中缺少外用药物应用的共识。因此,如何有效、正确地选择外用药物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的评级工具(STAR)和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AGREE Ⅱ)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等方法,遴选出医生最为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并最终形成9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本指南旨在提高医疗机构治疗OA过程中,外用药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并最终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 3.
    碘乙酸钠在鼠类骨关节炎造模的方法和作用探索
    施洪鑫, 唐志方, 郭民政, 浦路桥, 齐保闯, 任俊筱, 李川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534-53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11
    摘要 (294) HTML (1) PDF (1166 KB) (12)

    骨关节炎(OA)是一类多发于中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该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不明。目前在现有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尚未发现针对发病原因和疼痛机制的有效疗法,并且其终末期的疗法常为关节置换,为了减轻患者因骨关节炎产生的疼痛和相关的治疗花费负担,构建骨关节炎相似表型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机制和各种新式保守治疗方法的重要基础之一。目前骨关节炎模型使用的动物种类繁多,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相关技术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但各种动物种类及造模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了节省研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其中鼠类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导致的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有其优势。由于骨关节炎较常发生在膝和髋两个部位,故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碘乙酸钠在膝和髋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和作用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望对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转化有所帮助。

  • 4.
    中国中老年人症状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胡银华, 薛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470-4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03
    摘要 (221) HTML (0) PDF (1722 KB) (15)
    目的

    明确中国中老年人群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SKOA)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卫生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是一项对全国45岁以上人群的纵向调查。SKOA定义为医生诊断的关节炎和自我报告膝关节疼痛同时存在。本研究分别从2011、2013、2015和2018 CHARLS的"基本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与功能"等数据库中提取年龄、性别、地区、教育程度等研究相关变量,并根据受访者ID合并成纵向研究数据库,计算各调查年份受访者的协变量构成比、SKOA累积发病率和95%,置信区间(CI),最后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明确SKOA的风险因素。

    结果

    2011年至2013年,2013年至2015年和2015至2018年中国中老年人群SKOA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9%(6.27%~8.01%),13.13%(12.10%~14.24%)和23.10%(22.45%~23.79%),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风险比值(HR)1.67,χ2=9.98,P<0.001]、年龄增加(50~60岁HR=1.60,χ2=7.67,P<0.001;60~70岁HR=1.96,χ2=10.76,P<0.001;年龄≥70岁HR=2.16,χ2=9.94,P<0.001)和农村地区(HR=1.24,χ2=4.74,P<0.001)SKOA的发生风险较高。高等教育水平(初、高中及职业教育HR=0.68,χ2=-4.57,P<0.001;大学及以上HR=0.59,χ2=-2.55,P=0.01)和运动(HR=0.32,χ2=-7.08,P<0.001)SKOA的发生风险较低。

    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SKOA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的趋势。文化程度较低和缺乏运动被证实是发生SKOA的危险因素。

  • 5.
    膝关节置换3D打印个性化手术工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数字骨科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提升研究课题》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451-4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01
    摘要 (206) HTML (3) PDF (923 KB)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术中截骨的精准度是影响TKA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3D打印个性化手术工具,可以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PSI术前三维设计和个性化定制,术中代替传统工具进行个性化的截骨导向辅助,减少手术步骤,降低了由于手术经验、测量误差等原因导致的截骨失准和术后力线不良,提高了TKA术后的下肢力线优良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改善和满意度提高。因此,PSI靠其精准、便捷、个性化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于常规人工膝关节置换领域。然而,目前缺少PSI在人工膝关节置换领域临床应用的指引性规范。本共识以现有文献证据为基础,对PSI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通过共识性推荐意见对PSI在当前主题领域的使用做出指导性意见。

  • 6.
    白细胞介素家族炎性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李文金, 薛庆云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348-35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3.008
    摘要 (133) HTML (0) PDF (760 KB) (5)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典型症状是疼痛。OA可引发很多问题,包括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下降,是中老年人下肢失能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损伤的持续刺激激活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在OA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和探讨免疫细胞因子在OA中的发病机制,为OA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本文就白细胞介素家族中主要的抗炎及促炎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7.
    机械敏感蛋白Piezo1介导创伤后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
    罗璠, 饶志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528-5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10
    摘要 (123) HTML (0) PDF (751 KB) (9)

    创伤后骨关节炎是因创伤导致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病理基础主要是软骨细胞代谢调节异常导致的软骨退行性改变,有关节力学和细胞生物学共同参与,但产生的具体机制不明。研究表明,位于软骨细胞上能够介导机械转导的机械敏感蛋白Piezo1,作为机械力受体,感受细胞膜力学刺激,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与创伤后骨关节炎的病理发生和疾病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目前Piezo1介导创伤后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Piezo1在创伤后骨关节炎治疗过程中作为靶点干预的可能性。

  • 8.
    滑膜软骨瘤病的研究进展
    李鸿昌, 孙艳宏, 高旺, 张金才, 牛亚清, 张国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679-68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12
    摘要 (113) HTML (1) PDF (872 KB) (5)

    滑膜软骨瘤病是由滑膜软骨化生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该病早期较为隐匿,临床体征也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常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的病因尚未阐明。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及影像诊断,最终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本文就滑膜软骨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并对滑膜软骨瘤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展望。

  • 9.
    运动学与机械学对线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比较研究进展
    周晓强, 金宇杰, 李志强, 徐人杰, 张向鑫, 陈广祥, 虞宵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554-55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14
    摘要 (112) HTML (0) PDF (833 KB) (5)

    运动学对线(KA)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校准下肢力线的一种方法,与机械学对线(MA)不同,该方法旨在恢复患者病变前膝关节的原有运动轨迹。现有文献报道表明,KA-TKA在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MA-TKA,且在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方面并不逊于MA-TKA。然而,国内关节外科医师对于KA技术由概念到应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本文就KA-TKA及MA-TKA的最新比较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关节外科医师提供一定参考。

  • 1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返运动的评估
    周兰, 徐一宏, 徐卫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409-4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3.017
    摘要 (109) HTML (4) PDF (805 KB) (5)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为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安全重返运动,需要正确评估膝关节功能。本文阐述了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重返运动的意义,综述了目前常用的方法,并梳理其优势与不足,以此提出了未来膝关节功能评估更可靠和精准的方法。本文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重返运动评估的研究热点作了概括。

  • 11.
    中国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干预指南(2023年版)计划书
    浦路桥, 徐永清, 齐保闯, 施洪鑫, 林玮, 卜鹏飞, 白艳, 唐志方, 李川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747-7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24
    摘要 (109) HTML (0) PDF (731 KB) (10)

    为促进髋部脆性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安全有效地干预治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发起,同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指南制定手册为指导,严格遵循美国医学科学院(IOM)最新指南定义,按照指南质量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第二版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RIGHT)的流程标准,采用证据推荐分级(GRADE)、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以及证据质量评价工具(AGREE Ⅱ)完成指南计划书撰写。

  • 12.
    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研究进展
    林文, 王雨萱, 许嘉悦, 王矜群, 王睿娜, 何董源, 樊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6): 834-8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6.011
    摘要 (108) HTML (0) PDF (1221 KB) (14)

    关节置换登记已被证明是关节置换手术后结果评估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通过对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疗效以及后期的随访进行详细登记,获取国民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影响关节置换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减少翻修率,提高治疗质量。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全国性人工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本综述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的建立、发展及功能,以期能够为我国建立全国性的关节置换登记系统提供参考。

  • 13.
    组织工程技术在骨软骨缺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严城, 符培亮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376-38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3.012
    摘要 (105) HTML (1) PDF (781 KB) (6)

    尽管再生医学领域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骨软骨组织在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空间复杂性,骨软骨缺损再生仍然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修复涉及关节透明软骨、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三个不同层的骨软骨组织,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姑息治疗和修复治疗,在疼痛缓解和缺损填充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长期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再生具有与骨软骨组织相当成分、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新组织提供了希望。本文首先介绍骨软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组成,然后从支架、细胞、信号分子(包括外泌体的应用)等方面重点介绍骨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科学研究,同时介绍几种最新的骨软骨支架临床产品。最后讨论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方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14.
    骨关节炎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赵之栋, 李众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689-69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14
    摘要 (99) HTML (0) PDF (743 KB) (5)

    骨关节炎的治疗依然是临床重大难题之一。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治受到越来越多重视,成为骨关节炎领域的潜在研究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骨关节炎的诊治理念正由传统晚期、反应性的转向早期、预防性的。早期骨关节炎诊断、分类等标准及治疗策略的不断完善,将助力构建更科学、更高成本收益比的骨关节炎诊治体系,使更多患者受益。本文旨在综述骨关节炎早期诊治的研究进展。

  • 15.
    髋膝关节置换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的倾向性匹配研究
    陈严城, 忻慰, 李世傲, 钱嘉天, 钱齐荣, 牛大伟, 赵天磊, 符培亮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4): 462-4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4.002
    摘要 (90) HTML (2) PDF (821 KB) (6)
    目的

    比较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日间手术和与之倾向性匹配的住院手术术后90 d随访结果,以此来评估髋膝关节置换日间手术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共有19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在上海长征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纳入标准包括:年龄≤70岁;血浆白蛋白≥35 g/L;血红蛋白≥110 g/L;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排除标准包括:关节畸形严重;既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律失常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中185例患者作为日间手术组(日间组)根据年龄、ASA分级和BMI与同期185例髋膝关节置换住院手术患者(住院组)倾向性匹配成功。该匹配队列包括22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了两组患者术后90 d内再手术、再入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急诊就诊次数、计划外的门诊就诊情况,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日间手术(日间组)和住院手术(住院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相似,反映了成功匹配。日间组和住院组的再手术发生率均为1.1%(χ2=0,P=1.000),再入院发生率分别为2.2%、2.7%(χ2=0,P>0.05)。总并发症、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χ2=0.178、0、0.069,均为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分别为0.8%、0.9%(χ2=0,P>0.05);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纤维化需麻醉下处理的发生率分别为3.0%、3.9%(χ2=0,P>0.05);急诊就诊的发生率分别为1.6%、2.2%(χ2=0,P>0.05);以上数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计划外门诊就诊方面,日间组和住院组的发生率(13.0% vs 5.9%,χ2=5.333,P=0.021)、日间组前93例和日间组后92例中的发生率(18.3% vs 7.6%,χ2=4.665,P=0.031)以及住院组和日间组前93例中的发生率(5.9% vs 18.3%,χ2=10.394,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组和日间组后92例中的发生率(5.9% vs 7.6%,χ2=0.280,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患者的情况下,髋膝关节置换日间手术模式具有与传统手术模式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6.
    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促进膝关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梁家敏, 黄子荣, 崔家鸣, 钟名金, 冯文哲, 陈康, 胡艳, 欧阳侃, 杨雷, 王大平, 王满宜, 朱伟民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708-7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17
    摘要 (87) HTML (0) PDF (760 KB) (4)

    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技术与非保留残端重建技术对促进膝关节腱骨愈合、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移植韧带滑膜化与再血管化程度上是否有差异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检索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和讨论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骨隧道、本体感觉恢复、移植韧带滑膜化与再血管化、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点是促进腱骨愈合、利于早期本体感觉的恢复、促进移植韧带滑膜化与再血管化,继而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残端类型选择术式,对于满足残端保留条件的患者,应尽可能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

  • 17.
    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刘伦, 王云鹭, 李锡勇, 韩鹏飞, 张鹏, 李晓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715-72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18
    摘要 (87) HTML (0) PDF (764 KB) (4)

    近年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在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机器人辅助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与临床相结合,机器人辅助UKA(rUKA)因提高了截骨、假体植入位置的精度、减少了恢复术后下肢力线的误差,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但rUKA同样有其局限性,比如较高的成本、早期较长的手术时间以及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同时,早期的临床疗效很好,但中期随访显示rUKA在假体生存率方面并没有优势。由于缺乏长期随访的结果,目前尚不清楚提高假体植入的精度能否改善临床预后、提高假体生存率。然而,提高假体植入的精度对患者可能是有益的,因此机器人辅助技术值得被用于UKA中。本文通过简要介绍rUKA的历史、组成及分类、手术操作系统的分类、现状疗效以及预后、优缺点,就目前rUKA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 1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傅子财, 戴冠东, 朱伟民, 陆伟, 熊建义, 王大平, 邓桢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3): 363-36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3.010
    摘要 (86) HTML (0) PDF (952 KB) (6)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目前OA的特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可通过纠正脂代谢紊乱、抗炎、抗软骨细胞凋亡等机制改善OA的病情发展。这篇综述旨在讨论PPAR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OA疾病发展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和治疗作用。

  • 19.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
    刘丹丹, 宋鸣, 李霞, 徐夏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607-6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02
    摘要 (82) HTML (0) PDF (1014 KB) (9)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列线图模型,为个性化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提供帮助。

    方法

    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31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骨折前可行走,等于或低于身体高度摔倒,伤后24 h内入院。排除标准:全身多处骨折或病理性骨折,濒危患者,合并多脏器损伤。根据术后是否便秘分为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手术方式(骨钉修复、全髋关节置换、部分髋关节置换);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是否使用益生菌等资料。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根据logistic筛选的影响因素构建评估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区分度与准确度。

    结果

    131例患者发生便秘者为67例,便秘发生率为51.2%;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便秘组相比,便秘组年龄、术前便秘比例、术后卧床时间升高、使用益生菌比例降低(t=6.816、χ2=35.503、t=15.956、χ2=40.663,均为P<0.05);年龄增加、有术前便秘、术后卧床时间延长、未使用益生菌是影响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251、22.365、10.220、0.030,均为P<0.05)];以年龄、术后卧床时间、使用益生菌、术前便秘4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的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较高。

    结论

    基于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术后卧床时间、是否使用益生菌、术前是否便秘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便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筛查提供帮助。

  • 20.
    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岩, 马剑雄, 郎爽, 董本超, 田爱现, 李岩, 孙磊, 靳洪震, 卢斌, 王颖, 柏豪豪, 马信龙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 (05): 673-6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3.05.011
    摘要 (82) HTML (0) PDF (755 KB) (7)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升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及相关骨科疾病的手段复杂多样,但尚缺乏理想的早期或保守干预手段。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关键媒介,其自身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各种物质能够介导机体组织代谢。近年来,相关研究证明外泌体在骨和软骨的形成、代谢和病理变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外泌体具有体积小、来源丰富、免疫原性低的优点,不仅可以作为传统骨科疾病治疗手段的替代品,也可以作为鉴别骨科疾病的重要标志物。本文对各类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骨质疏松症以及相关骨科疾病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外泌体在相关骨科疾病中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防治领域开辟一条新道路。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