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估一种全新的、基于CT数据个性化定制3D打印的股骨导向器辅助关节骨科青年医师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研究纳入了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单独带组5年内的关节骨科医师主刀的诊断为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Ficat Ⅲ或Ⅳ期)、股骨颈骨折(头下型)、Crowe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而接受初次单侧THA的患者。排除既往髋关节手术史,双侧髋关节疾病或者股骨近端严重畸形的患者。筛选的122例患者中有100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术前计划组50例(常规组)和股骨导向器组50例(导向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手术后影像学数据(包括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前倾角差异,双下肢长度差异)、双下肢不等长感知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哈里斯髋关节评分(HHS)。同时记录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异(LLD)、偏心距差异、前倾角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基本相似。导向器组术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更优,导向器组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1.6±1.2)mm vs(5.6±2.9)mm(t=9.012,P<0.001)、股骨偏心距差异(3.1±1.4)mm vs(6.5±3.4)mm(t=6.538,P<0.001)和股骨前倾角度差异(5.2±2.5)°vs(9.7±4.6)°(t=6.078,P<0.001)均小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导向器组的VAS评分(时间效应F=249.8,P<0.001;交互效应F= 0.181, P>0.05;组间效应F=6.545,P=0.011)、HSS评分(时间效应F=341.1,交互效应F=7.088,组间效应F=68.91,均为P<0.001)均优于常规组。导向器组患者在术后第3个月(14% vs 36%,χ2=6.453,P=0.011)、第6个月(10% vs 26%,χ2=4.336,P=0.037)和第12个月(6% vs 20%,χ2=4.336,P=0.037)的双下肢不等长感知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全新的、个性化定制3D打印股骨导向器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前提下能够显著提高关节骨科青年医师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假体置入的精准度及术后关节功能,利于术后患者加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