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人工智能辅助全髋关节置换三维术前规划准确性评价
    孔德铭, 刘铮, 李睿, 钱文伟, 王飞, 蔡道章, 柴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31-4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1
    摘要 (256) HTML (3) PDF (687 KB) (24)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三维规划系统(AI HIP)的临床应用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旨在研究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使用AI HIP系统进行术前规划预测假体型号的准确性。

    方法

    纳入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拟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0位因髋关节疾病需行初次THA的患者,且术前影像符合规划要求,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等不适合参加实验的患者。最终75例患者完成实验。实验组患者使用AI HIP进行THA术前规划,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基于X线模板测量方法。术前规划结果与术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进行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等进行统计学检验,以评价AI HIP系统规划髋臼杯以及股骨柄型号的准确性。

    结果

    实验组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左髋20例,右髋17例;年龄52(38,65)岁。对照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左髋18例,右髋20例;年龄56(39,62)岁。实验组规划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完全准确率为89.19%(33/37);其中髋臼杯规格准确率为97.30%(36/37),股骨柄规格准确率为89.19%(33/37)。对照组术前计划完全准确率为2.63%(1/38);其中髋臼杯规格准确率为42.11%(16/38),股骨柄规格准确率为21.05%(8/38)。两组完全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12 P<0.05)。

    结论

    与传统基于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相比,AI HIP 系统进行THA术前规划假体型号方面具有较高准确率和可重复性,能较准确地预测成人初次THA术使用的假体型号。

  • 2.
    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肿胀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6): 691-701. DOI: 10.3877/ cma.j.issn.1674-134X.2024.06.001
    摘要 (215) HTML (0) PDF (7652 KB) (13)

    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肿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下肢手术术后肿胀的范围广泛,包括髋、膝关节置换术、创伤手术等各类下肢手术。这些手术都可能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或者血管损伤,进而引发肿胀问题。下肢肿胀在围手术期内经常出现,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功能受限以及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目前,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肿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保护性措施。药物治疗方面,利用利尿剂、消炎药物、静脉活性药物等来减轻肿胀现象;物理疗法则包括按摩、冷敷、热敷等,旨在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而保护性措施则强调术后患者的休息、穿戴特定的压力袜等。然而,尽管已有一些术后肿胀防治的方法,但目前仍存在提高和改善的空间。例如,在不同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的肿胀防治策略方面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推荐;同时,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肿胀风险的早期预测和干预也有待改善。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术后肿胀的有效防治策略,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3.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诊疗进展
    于威, 王艺凯, 杨文博, 孟春庆, 王洪, 黄玮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532-537.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13
    摘要 (195) HTML (0) PDF (424 KB) (15)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指因急性期该骨折未及时治疗或愈合不良,形成骨折间隙纤维骨质增生、软组织卡顿及前交叉韧带(ACL)功能障碍。表现为伸膝障碍、膝关节不稳定等症状。该类骨折处理困难,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复位及ACL张力恢复困难、膝关节内骨折块和韧带的广泛粘连以及增生阻碍了手术的复位与固定。基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涌现了大量治疗陈旧性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式,但缺乏总结与对比。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常见表现及诊断标准并详细回顾了现有已开展的各类手术方式,包括有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关节镜下铆钉复位固定、关节镜下游离骨块去除、前交叉韧带重建等多种治疗方式。本文将对目前常见诊疗方式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陈旧性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提供借鉴。

  • 4.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研究应用
    陈松, 黄玲巧, 余清卿, 魏志鑫, 付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63-371.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09
    摘要 (182) HTML (0) PDF (708 KB) (4)

    骨关节炎(O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退变、滑膜炎症、软骨下骨重塑。目前对OA机制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不准确性,如忽略了单个细胞的异质性在OA发展过程的意义。传统的RNA 测序(Bulk RNA-seq)技术获取的是组织中所有细胞或一群细胞总的RNA,分析的是平均转录组表达水平,得到的是平均数据。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获取的是单个细胞转录组表达水平,可以发现细胞的异质性及分析微量转录组样品。scRNA-seq技术为从分子水平理解OA的病理机制,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防治策略。本文就scRNA-seq技术及其在OA软骨中的研究应用进行概述。

  •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杨滢甄, 黄子荣, 梁家敏, 黄晓芳, 胡艳, 朱伟民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538-54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14
    摘要 (150) HTML (1) PDF (462 KB) (20)

    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年轻活跃的患者中很常见。当ACL完全断裂时,需要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尽管ACLR术式已经很成熟,通过手术能够修复结构缺陷,但患者术后面临膝关节肌肉力量、功能和耐力损伤,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回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事实上,除了手术本身,康复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术前康复,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到不受限制的体育活动。然而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术后康复。与常规术后康复相比,对接受术前康复的患者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成果,旨在为该病的康复诊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与指导。

  • 6.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肩袖撕裂合并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纪小孟, 刘璠, 唐晓波,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561-567. DOI: 10.3877/ cma.j.issn.1674-134X.2024.05.001
    摘要 (146) HTML (4) PDF (10577 KB) (27)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肩关节松解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法松解治疗肩袖撕裂合并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肩袖撕裂合并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患者96例,纳入标准: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且患者符合肩袖撕裂合并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且术前行肩关节MRI检查。排除标准:肩关节感染患者;巨大肩袖撕裂,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严重的肩部疾病等等。使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肩关节松解组48例(术中松解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法松解组48例(手法松解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及肩关节活动度进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多个时间点VAS、UCL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术中松解组与手法松解组活动度比较发现,术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UCLA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各时间段,术中松解组活动度均优于手法松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展:t=4.660、11.145、8.667,均为P<0.05;前屈:t=3.830、7.574、6.890,均为P<0.05;侧体外旋:t=4.068、2.034、2.979,均为P<0.05;后伸内旋:t=2.254、5.543、5.433,均为P<0.05);术中松解组UCLA评分均优于手法松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6、7.598、8.777,均为P<0.05);术中松解组VAS评分均优于手法松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04、18.480、23.741,均为P<0.05)。

    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肩关节松解治疗肩袖撕裂合并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相比于关镜下肩袖修补,手法松解疗效更佳,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 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空规律
    王啸, 李一凡, 沈素红, 曹国瑞, 史小涛, 袁彦浩, 谭红略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414-42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17
    摘要 (144) HTML (0) PDF (753 KB) (8)
    目的

    通过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时空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3年1月至12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1 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下床前及出院前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记录每个时间段患者DVT的形成情况并分析血栓形成时间和部位,计算每日血栓形成率。

    结果

    本研究中TKA术后DVT形成率为42.3%。从血栓形成时间角度,术后当天至2 d血栓形成率较高,约占总血栓的98.0%;术后3~5 d罕见血栓形成;术后6~8 d,血栓形成率开始回升,6 d后形成的血栓约占总血栓的2.0%。从血栓形成部位角度,单支血栓形成率为74.2%,其中近端血栓形成率为9.0%,远端血栓形成率为91.0%;多支血栓形成率为25.8%,近端血栓并发多支血栓的形成率为78.6%。

    结论

    初次TKA术后前2 d是血栓形成高峰期,3~5 d无血栓形成,6~8 d后有少量血栓形成;因而对于初次TKA在术后第3天行血栓筛查可提高DVT发现率,发现近端血栓后应检查远端静脉情况,有利于术后DVT的发现和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 8.
    膝骨关节炎半定量磁共振评分研究进展
    庄若语, 杭明辉, 李文华, 张霆, 侯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545-55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15
    摘要 (144) HTML (0) PDF (501 KB) (16)

    半定量磁共振成像(MRI)评分是膝骨关节炎(KOA)MRI影像评估中关键一环。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通用膝关节评分系统,包括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磁共振成像骨关节炎膝关节评分(MOAKS)等,以及针对滑膜炎或特定情况专用系统。观察研究与临床试验表明,半定量MRI评分有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在早期诊断、疗效评价、资格筛查、安全评估等方面作用日益重要,结合人工智能可进一步提高其在图像处理、表型分类、风险预测等领域性能。

  • 9.
    股骨头坏死的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何梦媛, 胡鸿保, 谢庆云, 廖冬发, 王维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79-38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11
    摘要 (121) HTML (0) PDF (413 KB) (5)

    目前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以及食品科学等领域。在临床领域,代谢组学在肿瘤相关研究中应用及报道最多。同时,股骨头坏死相关机制研究领域中也已有一定数量的系统代谢组学研究报道,基于这些研究,为股骨头坏死筛选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潜在候选生物标志物,有望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新的可靠指标。在此,本文对前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代谢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及总结展望。

  • 10.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任俊筱, 浦路桥, 王志豪, 施洪鑫, 刘爱峰, 齐保闯, 徐永清, 李川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69-4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6
    摘要 (121) HTML (0) PDF (742 KB)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TKA)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接受RTKA组和TKA组的156例患者。纳入年龄40~80岁,膝关节骨关节炎(KOA)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Ⅲ~Ⅳ级的KOA并接受单侧TKA或者RTKA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伴有严重的屈曲畸形(畸形角度>20°)及严重内外翻畸形(畸形角度>20°)、手术区域伴有其他金属植入物、存在活动性感染灶以及合并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患者。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骨关节炎病程、手术侧别以及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静息及运动评分、特种外科医院骨关节炎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及髋-膝-踝角(HKA)偏移等资料的差异。

    结果

    RTKA组的手术时间(101±13)min高于TKA组(67±10)min,术中出血量RTKA组(261±49)ml较TKA组(371±81)ml低,术后住院时间RTKA组3(3,3)d较TKA组4(3,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51,P<0.05;t=-10.543,P<0.05;Z=-6.036,P<0.05)。RTKA组术前的功能指标[HSS评分(52.4±2.6)、KSS评分(57.3±4.5)和WOMAC评分(50.0±5.0)]对比TKA组[HSS评分(52.2±3.5)、KSS评分(56.5±4.4)和WOMAC评分(50.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t=1.170,P>0.05;t=-0.768,P>0.05)。RTKA组在术后6个月的功能评价指标[HSS评分(88.0±2.3)、KSS评分(83.3±6.8)和WOMAC评分(84.1±4.8)]均高于TKA组[HSS评分(85.0±3.0)、KSS评分(80.4±6.4)和WOMAC评分(8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0、2.682、4.729,均为P<0.05)。术后6个月RTKA组的影像学指标[股骨远端外角(mLDFA)(86.0±1.8)°、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87.1±2.1)°、关节线汇聚角(JLCA)(2.0±0.5)°和髋-膝-踝角(HKA)偏移程度(1.9±0.6)°]优于TKA组[mLDFA(85.2±3.2)°、MPTA(85.5±3.4)°、JLCA(2.7±0.7)°和HKA偏移程度(2.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4.163、-7.082、-9.335,均为P<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11.
    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田志敏, 何淳诺, 李焕玺, 吴昊越, 刘鹏, 乔永杰, 周胜虎, 蓝平衡, 郭氧, 张浩强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83-38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12
    摘要 (120) HTML (0) PDF (517 KB) (7)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大多数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疾病进展导致股骨头塌陷和髋关节骨关节炎。为了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众多学者在股骨头坏死动物实验模型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缺乏与临床实际相匹配的动物模型,使得许多有争议的临床问题无法通过动物实验有效验证并解决。本文对国内外股骨头坏死动物造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从中了解动物造模的最新发展为后续模型选择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方向。

  • 12.
    图示化自主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
    陈镁仪, 李伊尧, 张梦圆, 许杰, 马若凡, 李登, 顾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20-32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04
    摘要 (118) HTML (0) PDF (1029 KB) (3)
    目的

    以Harris评分量表为标准,设计以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呈现的图示化髋关节功能评分,应用于患者自我测评,验证其可行性及准确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或髓芯减压术的出院患者进行观察性的随机交叉设计研究,排除严重老年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资料不全等。通过方差分析、Kendall秩相关分析、Bland-Altman图评估Harris评分、简版Harris评分和图示化髋关节评分的一致性,并通过评估过程耗时及应答率分析图示化患者自我测评的可行性。

    结果

    同为患者自主测评,较之简版Harris评分相比,图示化髋关节评分值更集中地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4.25,9.47);基于图示化髋关节评分进行的等级评定较简版Harris评分,误判率更低(38% vs. 23%,χ2=4.309,P=0.038);评估耗时显示图示化评分操作耗时较Harris评分量表法缩短(F=19.753,P<0.001);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图示化评分法最高(F=20.659,P<0.001)。

    结论

    患者自我测评的图示化髋关节评分与Harris评分存在一致性及高度相关性,且其等级评定较既往患者自我测评使用的简版Harris评分更准确,且具良好可及性,能满足精确便利的患者自我评估而更好促进远程随访的开展。

  • 13.
    根据股骨头负重区判断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带塌陷生存
    江梦钰, 陈志文, 胡云浩, 凡一诺, 方汉军, 刘予豪, 王海彬, 何伟, 陈镇秋, 周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07-3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02
    摘要 (116) HTML (0) PDF (596 KB)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股骨头负重区完整率来探讨股骨头坏死(ONFH)“带塌陷生存”的条件,评估其诊断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 ⅢA)期患者结局的可靠性。

    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至2017年)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属于ARCO ⅢA期“带塌陷”的患者,拥有正常沟通能力,临床就诊影像学资料完整,知情同意,定期复查。同时排除患有其他严重慢性病史的老年患者,影像学资料不完整、用药不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保髋手术患者。通过日本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对进行分类,根据结局分为塌陷进展组和带塌陷生存组。通过X线平片的标准正位(AP)和蛙位(FL)测量外侧股骨头负重区完整率(APIR)和前侧股骨头负重区完整率(FLIR),并明确该指标与结局的关系。然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塌陷进展的危险因素,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负重区完整率对塌陷进展和带塌陷生存诊断的可靠性。

    结果

    共纳入72例(90髋)ARCO ⅢA期ONFH患者,其中带塌陷生存37髋随访时间85(72,166)个月,塌陷进展53髋随访时间24(6,78)个月;JIC分型(χ2=21.312,P<0.001)是影响“带塌陷生存”的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PIR的临界值为16.6%[线下面积(AUC)=91.0%,Youden指数=0.78,P<0.000 1)],即APIR≥16.6%时与带塌陷生存相关;FLIR 的临界值为16.1%(AUC=89.7%,Youden指数=0.82,P<0.000 1),即FLIR≥16.1%时与带塌陷生存相关。该结果提示APIR和FLIR与结局相关。

    结论

    前外侧股骨头负重区完整率与带塌陷生存密切相关,提示ARCOⅢA期ONFH患者可根据APIR和FLIR判断是否符合“带塌陷生存”的条件,以此合理选择治疗手段。

  • 14.
    糖皮质激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李志文, 李远志, 李华, 方志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84-49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8
    摘要 (116) HTML (1) PDF (1311 KB) (9)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糖皮质激素(GC)联合(或不联合)透明质酸钠(H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疗效的差异。

    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膝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KO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5月。排除文献中发表重复、无法获取全文及研究数据不全或有误的,并由2位研究者从文献类型、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方面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数据并评价偏倚风险,使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7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共计检索相关文献2 098篇,最终纳入49个RCTs,包括13种用药方案,具体为HA、复方倍他米松(CB)、地塞米松(DXM)、醋酸甲泼尼龙(MPA)、曲安奈德(TA)、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为主要成分的安慰剂(PLA)、HA+CB、HA+PLA、HA+DXM、HA+MPA、HA+TA、CB+PLA、TA+PLA。治疗KOA过程中,网状Meta分析发现:(1)在提高有效率方面,排名前三位的用药方案分别是:HA+CB[与TA相比,比值比(OR)=22.13,95%(置信区间)CI (6.32,77.47)]、HA+TA[与TA相比,OR=20.39,95%CI (5.49,75.73)]、HA+DXM[与TA相比,OR=19.30,95%CI (4.77,78.20)];95% CI不包含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降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方面,排名前三位的用药方案为:DXM[与CB相比,均数差(MD)=-22.46,95%CI (-38.01,-6.90)]、HA+TA[与CB相比,MD=-13.87,95%CI (-27.38,-0.36)]、HA+CB[与CB相比,MD=-11.03,95%CI (-21.47,-0.60)];95% CI不包含0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降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方面,排名前三位的用药方案为:HA+TA[与MPA相比,MD=-4.65,95%CI (-6.78,-2.51)]、CB+PLA[与MPA相比,MD=-2.60,95%CI (-4.69,-0.51)]、HA+CB[与MPA相比,MD=-2.50,95%CI (-4.06,-0.94)]。(4)在降低Lequesne指数方面,排名前三位的用药方案为:HA+TA[与PLA相比,MD=-6.72,95%CI (-9.33,-4.12)]、DXM[与PLA相比,MD=-5.60,95%CI (-8.80,-2.40)]、HA[与PLA相比, MD=-4.63,95%CI (-6.77,-2.49)]。

    结论

    在关节腔注糖皮质激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总体疗效方面,优先选择HA联合GC,其中HA+TA在治疗KOA整体评价方面上有较高的疗效。受限于纳入RCTs的数量及质量,该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RCTs进一步验证。

  • 15.
    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股骨坏死的影响因素
    何甘霖, 陈香侬, 李萍, 甄佳怡, 李京霞, 邹外一, 许多荣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50-45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4
    摘要 (115) HTML (0) PDF (557 KB) (12)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股骨头/股骨远端坏死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纳入临床资料完整,排除资料缺失或随访时间较短的患者。最终纳入移植前后体重、移植前后血红蛋白、移植后血钙波动情况、移植后膀胱炎、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用量等1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将性别相同、年龄相近、随访日期相近的患者,按1∶3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40例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膀胱炎[比值比(OR)=5.967,95%置信区间(CI)(1.209,29.443),P=0.028]、移植后半年应用甲泼尼龙剂量[OR = 2.108,95%CI(1.008,4.408),P=0.048]、移植后血钙极差(即移植后血钙最大值-最小值)[OR=2.377,95%CI(1.127,5.014),P=0.023]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移植后血钙极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77,95%CI(1.127,5.014),P=0.023]。

    结论

    血钙移植后极差大是白血病患者AIIo-HSCT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 16.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的研究进展
    何淳诺, 田志敏, 李焕玺, 吴昊越, 庄凯鹏, 周胜虎, 张浩强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4): 497-504.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4.009
    摘要 (115) HTML (0) PDF (520 KB) (9)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髋关节的骨科疾病,往往会引起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后期进展为髋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DDH病因机制非常复杂,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不同年龄段DDH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很大,患儿随年龄的增大以及关节的发育,病情会逐渐加重,若未尽早规范诊疗,患儿将会在较早的年龄段进展至关节炎期,最终不得不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来重建正常髋关节结构和功能。因此,及早对DDH进行诊断和治疗,对纠正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未来生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尽管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提供DDH的诊治方式,但对不同患儿采用何种诊治方法仍缺乏统一和准确的临床指导。本文就对不同年龄段、脱位严重程度的DDH患儿采用何种针对性和阶梯化诊治方案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辅助诊治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

  • 17.
    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护理干预
    李婧, 包良笑, 李秋红, 唐素梅, 文秋兰, 李笑银, 史占军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427-4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19
    摘要 (97) HTML (0) PDF (481 KB) (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亦称之为“不死的癌症”。AS患者以青年男性居多,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16岁之前发病称为幼年特发性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S)。AS患病率为0.20%~0.54%,其中30%~50%的患者累计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唯一能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治疗方法。

  • 18.
    可降解止血粉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研究
    马桥桥, 张传开, 郭开今, 蒋涛, 王子豪, 刘勇, 郝亮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5): 585-589.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5.004
    摘要 (97) HTML (0) PDF (8832 KB) (2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使用可降解止血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213例(213膝)在徐州仁慈医院关节外科初次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排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和贫血患者[血红蛋白(Hb)<90 g/L]。术前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8例患者术中使用可降解止血粉)和对照组(115例患者不使用可降解止血粉)。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检测Hb,对比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和隐性出血量。输血率、DVT发生率、浅表皮肤感染发生情况、性别,使用卡方检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总出血量、Hb、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使用t检验。

    结果

    通过Gross and Nadler方程计算两组失血量,得出实验组总失血量(627.0±92.9)ml小于对照组(815.5±142.4)ml(t=11.224,P<0.001);实验组隐性失血量(530.5±78.6)ml小于对照组(693.4±120.8)m(lt=11.450,P<0.001);术后1、3 d血红蛋白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4.771、7.070,均为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LHS、浅表皮肤感染率、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可降解止血粉可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而不增加并发症。

  • 19.
    侧侧缝合联合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型L型肩袖撕裂
    李程, 朱梁, 庞勇, 查国春, 仇尚, 孙伟, 冯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01-30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01
    摘要 (96) HTML (1) PDF (570 KB)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侧侧缝合联合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型L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关节镜治疗的大型L型肩袖撕裂患者,纳入撕裂大小为3~5 cm,且撕裂形态为“L”型或反“L”型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损伤(如:盂唇损伤、神经损伤)的患者,共纳入78例,其中采用单排技术修复患者40例(单排组),采用侧侧缝合联合无结缝线桥技术修复患者38例(缝线桥组)。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采用Sugaya分型标准评估肩袖愈合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撕裂率。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8.2±5.0)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VAS、Constant、UCLA和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缝线桥组的肩关节前屈、外展、体侧外旋活动度优于单排组(t=3.268、2.623、3.395,均为P<0.05)。缝线桥组VAS、Constant、UCLA、ASES评分均优于单排组(t=2.862、2.773、4.235、3.848,均为P<0.05)。单排组出现9例再撕裂,再撕裂率为22.5%(9/40),缝线桥组出现1例再撕裂,再撕裂率为2.6%(1/38),两组再撕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22)。

    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侧侧缝合联合无结缝线桥技术修复大型L型肩袖撕裂,比单排修复的临床疗效更好,术后肩袖再撕裂率更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 20.
    二甲双胍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王颉, 周游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 (03): 372-3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4.03.010
    摘要 (91) HTML (0) PDF (534 KB) (6)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全球患病率和发病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高龄、肥胖和关节损伤是OA常见的危险因素。OA与二型糖尿病(T2DM)关系密切,而高龄和肥胖是OA与T2DM共同的危险因素。二甲双胍是临床用于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也被认为是治疗OA的潜在药物,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起到减轻慢性炎症、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现就二甲双胍治疗OA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