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总编推荐

共找到 4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骨缺损
    李伟, 高伟力, 周泓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417-422.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4.005
    摘要 (122) HTML (0) PDF (852 KB) (2)
    目的

    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接受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选取股骨柄松动并伴有股骨缺损且仅翻修股骨柄假体者,排除感染、髋臼假体问题、严重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者,最终纳入病例104例,其中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者归入观察组(n=52),采用水泥型翻修柄者归入对照组(n=52)。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功能评分。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

    结果

    两组随访时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t=10.045、18.185、15.162,均为P<0.05;观察组:t=13.445、23.741、17.324,均为P<0.05)。两组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48.714,P<0.05;观察组:t=78.556,P<0.05)。观察组随访时Harri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t=5.267、5.205、3.976,均为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8.561,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4.917、4.398,均为P<0.05)。观察组优良率(98.1%)高于对照组(44.2%),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13.5%)(χ2=36.728、4.875,均为P<0.05)。

    结论

    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骨缺损的中期随访效果肯定,是一种可行的假体选择方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 2.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
    隋善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423-428.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4.006
    摘要 (59) HTML (0) PDF (815 KB) (0)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对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行生物型THR术治疗的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符合AS的纽约诊断标准,伴有难以耐受的髋关节病变,符合手术指征,初次接受THR治疗。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或对植入物排斥患者,股骨严重畸形,伴有严重心、肝、肺、肾及内分泌等内科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病历资料不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等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分析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84例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35±6)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3.5±1.2)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总活动度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关节屈曲畸形角度均显著降低(t=77.490、54.360、65.740、105.100,均为P<0.001);治疗前,病程越长、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异常患者Harris评分越低(t=34.240、4.246、3.522,均为P<0.001);治疗后,病程越短、无风湿病家族史及血沉正常患者Harris评分越高(t=53.190、8.642、6.35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病程>5年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χ2=4.776、6.138、4.875、4.135,均为P<0.05)。

    结论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缓解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血沉异常、风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低及病程长为影响AS累及髋关节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3.
    麻醉深度监测不能减少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
    杨静, 刘玲, 刘思源, 唐晓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440-446.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4.009
    摘要 (56) HTML (0) PDF (789 KB) (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的监测是否可降低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

    方法

    纳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排除术前认知功能不全、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交流困难、术后转入ICU或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测组(Nt组65例,按照Nt指数控制麻醉深度于D1-E0)及对照组(71例,依据麻醉医生经验调整麻醉深度),记录所有患者手术部位、文化程度、术中全麻药物使用剂量、是否行神经阻滞、手术日至出院日的天数等基本资料,随访其术后第1、3天意识模糊评估表(CAM)评分值、恶心呕吐发生率,并按照知情同意原则,监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3、5 d血清CRP及术前1 d、术后3、5 d血清IL-6值。根据资料类型,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结果

    术后第1天NT组及对照组POD发生率为9.2% vs21.1%(χ2=3.678,P>0.05);术后第3天POD发生率为18.5% vs 22.5%(χ2=0.344,P>0.05)。Nt监测可降低丙泊酚用量(245.63±84.48)mg vs (303.64±127.38)mg(t=-3.131,P<0.01)。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6(U=505、590、445,均为P>0.05)及CRP(U=2 090、2 165、1 687、505,均为P>0.05)水平在Nt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提示未行神经阻滞及高龄可独立增加患者发生POD的风险。

    结论

    与常规监护相比,Nt监测可降低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丙泊酚的用量,但不能降低POD的发生率。

  • 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应用外周神经阻滞的进展
    王波, 董补怀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486-490.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20.04.016
    摘要 (127) HTML (1) PDF (770 KB) (5)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膝关节终末期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治疗方法,而术后疼痛是影响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多模式镇痛可以给TKA患者术后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其中,外周神经阻滞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方式包括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内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等,这些方法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单、副作用较少的优势。本综述主要检索近5年关于外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的国内外文献,通过比较不同阻滞方式的镇痛效果、对术后功能重建的促进作用及其副作用等,试图探索患者获益最大也最安全的术后外周神经阻滞的方法最后发现,外周神经阻滞对TKA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此外,股神经阻滞是外周神经阻滞的金标准,内收肌管阻滞是理想的替代方法。